AseanAll /东盟全景讯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消息,2025年11月14日、15日、16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马珈分别在缅甸官媒《缅甸之光》《妙瓦底报》《缅甸环球新光报》发表题为《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署名文章。
文章中文译文全文如下: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依靠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不少缅甸朋友向我询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启示,我愿从中国道路、中国治理、中国理念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成功密码。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期间的多数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远远小于其对手。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党能在短短28年时间里赢得整个中国?为什么这样一个党能从成立初期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超过1亿名党员?为什么这样一个党能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的征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利。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自己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永远坚持人民立场,这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因为中国共产党坚守信仰。中国共产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组织起来的政党。在中国取得独立、发展壮大道路上,千千万万的人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因为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犯过错误,但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2012年中共十八大一闭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制定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多年来一以贯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造就了中国治理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创造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建国之初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短时间里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来袭集中资源高效救灾,这一制度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共同应对。同时,中国不搞短视政策、不来回“翻烧饼”,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接续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锚定目标不放松,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局面。
先看一组代表经济晴雨表的电力数据。1979年中国发电量仅2820亿度,2024年增至9万多亿度,占全球三分之一,约等于排名第二的美国2.5倍、排名第三的印度5倍、排名第四的俄罗斯9倍。今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度,这是有史以来全世界首次有一个国家的单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度大关,相当于东盟所有国家全年用电量总和。
上述电力数据折射的正是中国经济长久以来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1979年至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4.8%,居世界第1位。中国货物贸易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国际市场份额从1978年不足1%提升到2023年12.4%。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从一个极度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过1.3万美元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发展奇迹。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先进制造加速壮大,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中国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提质加速,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首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全球首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
三、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行动反映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正义、进步的共同心声。
从国内发展看,中国追求的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秉持“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地区塌陷”的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8亿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了全体人民。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至1981年的68岁,并进一步提高至2024年的79岁。平安中国建设成效斐然,中国成为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盖洛普《2025年全球安全报告》中,中国“独立走夜路安全指数”名列全球第三,“法律与秩序指数”位居全球第四。
从对外交往看,中国和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中国坚定捍卫世界和平,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是五核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努力化解矛盾冲突,历史性促成沙特、伊朗复交及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为柬埔寨泰国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积极促进全球发展,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设立亚投行、丝路基金、新开发银行、国际调解院等开放合作平台。中国致力于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创设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已支持实施180多个项目,惠及超过3000万人。中国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面对个别国家倒行逆施、滥加关税,中国无惧霸凌、从容应对,同时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分享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机遇,成为贸易保护主义逆流中的“稳定锚”。
中国道路、中国治理、中国理念的实践证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中国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拒绝照搬照抄,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愿同包括缅甸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