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全景—东盟资讯门户

首页 > 新闻 > 硝烟再起:柏威夏寺见证的泰柬关系恩怨
发布时间: 2025-07-26 | 更新时间: 2025-07-26
硝烟再起:柏威夏寺见证的泰柬关系恩怨

AseanAll /东盟全景讯 2025年7月24日,泰国、柬埔寨两国在边境地区再次爆发激烈武装冲突。当天,联合国官网发布背景文章《硝烟再起:柏威夏寺见证的泰柬关系恩怨》。

以下为文章内容:

在柬埔寨与泰国交界的悬崖峭壁之上,柏威夏寺(Temple of Preah Vihear)这座千年古寺静静矗立。这座融合高棉与暹罗建筑风格的古迹,本应是两国共同的文化瑰宝,却因近代殖民遗产与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东南亚最持久的领土争端焦点。2025年夏,这座千年古寺再次见证了两国军队的交火,硝烟中浮现的不仅是军事冲突,更是一个困扰两国近百年的地缘政治难题:这座象征着古代文明交融的寺庙,为何在现代成为两国反复争夺的战场?这场争端是否注定陷入无休止的轮回?

柏威夏寺 图片来源:柬埔寨旅游部

一、烽火再起:2025年夏的泰柬边境军事冲突

7月24日清晨,泰国和柬埔寨边境争议地区爆发近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双方在柏威夏寺周边展开激烈交火。泰国军方出动F-16战机空袭柬埔寨军队指挥部,同时地面部队使用榴弹炮进行火力压制;柬埔寨方面则部署火箭炮系统反击,并向泰国境内发射火箭弹,造成至少14人死亡(含13名平民和1名士兵)、46人受伤。泰柬双方各执一词,相互指责对象先行开火,破坏了地区和平与安全。

随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宣布将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召回驻柬大使并关闭所有边境口岸;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则紧急致函联合国安理会指控“泰国侵略行为”。双方官方表态严重对立,泰国国防部声明行动属“自卫反击”,柬埔寨国防部则宣称“将坚决捍卫每一寸国土”。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在周四(7月24日)表示,古特雷斯秘书长正密切关注柬埔寨和泰国边境武装冲突的报道。他敦促双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本着睦邻友好精神,通过对话解决任何问题,以期找到持久解决争端的方案。

回溯至5月底,泰国边防部队与柬埔寨宪兵便在柏威夏寺附近发生10分钟的短暂枪战,导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6月,柬埔寨方面流出的泰国总理佩通坦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前总理洪森的通话录音,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关键导火索。在录音中,佩通坦称洪森为“叔叔”并批评泰国军方,引发泰国国内强烈反弹,最终导致她被停职。此后,双方多次在社交媒体与国内政治场合激烈互斥,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为7月的冲突埋下伏笔。

二、一座神庙,六十年恩怨

柏威夏寺坐落在泰柬边境的断崖山岭之上,地理上接近泰国乌汶府,但历史上为高棉帝国时期的寺庙遗迹。柏威夏寺不仅是宗教与文化遗产,也因其象征性地位成为两国民族身份的拉锯场。泰方视其为“祖先遗留之地”,柬方则将其视为“国家完整性的一部分”。每当政局不稳或民族情绪升温,柏威夏寺便再次成为地缘摩擦的引爆点。

1962年,国际法院裁定柏威夏寺主体建筑归属柬埔寨,依据是一份1907年由法国绘制但被泰国默许的边界地图。裁决生效后,泰国军队被迫撤离寺庙主体,但对周边地带的主权归属未作明确规定。

这一模糊地带埋下后患。2008年,柬埔寨成功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国国内政局不稳,此举被民族主义者解读为对主权的侵犯,引发泰军与柬军在寺庙周边的首次交火事件。

随后几年内,双方在争议区频繁部署兵力,爆发多次小规模冲突,尤其在2011年2月至5月期间,冲突升级为连续炮战,造成双方士兵和平民伤亡,并破坏包括柏威夏寺在内的多处古迹。交火最初源于对观察哨与巡逻线路的争议,随后蔓延至其他历史遗迹区域。战火不仅摧毁了部分文化结构,还迫使数万人撤离,引发区域人道与安全危机。

为缓解局势,柬埔寨于2011年向国际法院请求解释1962年裁决的适用范围。2013年,国际法院发布解释性判决,重申柏威夏寺及其“周边地区”归属柬埔寨,并要求泰国撤出所有军队与警察。尽管泰国政府表示尊重法院裁决,但部分政界与军方人士始终对该判决抱持保留态度,寺庙周边的军事部署和舆论对抗始终未能完全消弭。

国际法院柬埔寨与泰国柏威夏寺案开庭审理现场。联合国图片/Frank van Beek

三、探索解决之道:超越轮回的可能路径

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为解决泰柬边境争端提供了多层次的解决方案框架。2011年冲突期间,当时的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积极斡旋,推动双方达成临时停火协议,并提议设立非军事缓冲区。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曾直接呼吁联合国在争议地区设立缓冲地带,要求派遣维和部队保证不再发生战斗,但这一提议因泰国反对而未能实现。本轮冲突爆发后,东盟现任主席国马来西亚表示愿意调解。

有分析人士认为,长期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建立有效的多边监督机制。2008-2011年危机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尝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对话缓解紧张。另有分析家指出,目前潜在路径包括: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设立由东盟主导的观察团,监督非军事化进程;重启边界联合勘测技术委员会,在第三方专家协助下明确未定界地段;建立跨境文化遗产共管机制,将争议区域转化为合作示范区。